金斯敦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亿飞鹤上市背后,有些事你还不知道 [复制链接]

1#

11月13日,飞鹤在香港敲钟上市。以发行价计市值超过亿港元,成为港交所历史上首发市值最大的乳品企业。

这个消息让很多企业感到震撼。因为最近几年,企业普遍感受到“经济寒冬”,觉得企业难做。一些巨头高喊“活下去”,也有学者认为,这是最困难的3年。

然而,3年前的飞鹤,营业额仅仅40亿。在奶粉产业中,位列奶粉品牌第7名。

而仅仅用了3年时间,飞鹤就从40亿做到亿,从国产第7名,稳坐第一名。

飞鹤究竟做对了什么?

作者:典小韦

来源:正和岛(ID:zhenghedao)

港交所史上,首发市值最大的乳企

飞鹤上市的事情,最近被刷屏了。

因为以下这种数据,过于震撼:

年—年,飞鹤的收入规模从37.24亿元增长至.92亿元,3年平均复合增速为67%;

净利润从4.06亿元增长至22.42亿元,三年平均复合增速高达%。

按年零售销售价值计,飞鹤是中国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集团,市场占有率达15.6%。

很多人羡慕飞鹤,因为近3年来,企业普遍感到增长压力,新闻中大量的“裁员潮”、“失业潮”、“经济寒冬”等字眼,很多企业高喊“活下去”。

飞鹤为什么活的好?

冰心说:“成功的花儿,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,然而当初,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,洒满了牺牲的血雨。”

很多人看到了飞鹤的辉煌,却没有看到飞鹤的背后。

迷茫中,当见别人之所未见

在讲飞鹤是如何用3年时间,从40亿到亿之前,先讲一下飞鹤是如何做到40亿的。

飞鹤的前身是年的黑龙江农垦总局赵光农场老八连乳品厂,冷友斌于年出任厂长。直到年,农垦集团成立完达山集团,冷友斌不希望屯于体制,没有接受副总职位,带领飞鹤另起炉灶,并且接受了原厂万的债务。

多个人一起创业,开始了一场新征程。

年,外资品牌尚未长驱直入,而国产奶粉为了抢占市场,开始重金投放各类媒体,请各种代言人,进行各种促销打折……

一时间,你方争霸我登台,好不热闹。

那一年,飞鹤中有人提议:咱们也打打广告吧。

那时的飞鹤,手上有些钱,从竞争的角度,做广告也合情合理。但冷友斌拒绝了。

用这些钱,冷友斌买了地、盖了厂房,买了最先进、最贵的设备,5年里,投产了2家世界工厂,建设了2个万头奶牛的欧美示范牧场。

中国古语说:“家财万贯,带毛儿不算。”这种投资风险大、周期长,而且家禽牲畜不可控。

很多人嘲笑冷友斌,不懂得商业,羽翼未丰,也敢砸钱种草养牛。

然而,潮水褪去,才知道谁是在裸泳。

年,一场安全事件,所有奶粉企业都陷入空前的压力和紧张中。

当《焦点访谈》念完名单之后,中国奶粉企业几乎全部沦陷,而长长的名单中,独独没有飞鹤。

这时候,外界人甚至很多公司员工,才懂了冷友斌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种草、自己养牛。

然而,从那之后,中国奶粉企业将市场拱手让给外资品牌。虽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,但飞鹤也跟着交了一次集体“信任税”。

从年到年末,飞鹤用尽所有增长手段,做到了一年进账40亿。

在中国奶粉品牌中,排名第7。

一场“破釜沉舟”的改革

外资奶粉几乎横扫中国市场,而且趋势愈演愈烈。

国内奶粉企业,在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越来越稀薄,只能去三四线市场发展。而外企一刻也不停歇,增大市场推广费用,通过价格战,下沉渠道,吞噬原本由国产奶粉占领的三四线市场,甚至乡镇市场。

冷友斌觉得不甘心,中国应该有一两个品牌,站出来与外资抗衡,如果大家都缴枪,中国奶粉行业就沉默了,这不仅是中国企业的耻辱,更会把口粮的主动权交给国外。

所以这是一场为中国宝宝留一口中国奶的战斗。

冷友斌决定,做一场破釜沉舟的改革。

在君智战略咨询的帮助下,他们发现:

顾客不是不选飞鹤,而是不选国产奶粉。这才是飞鹤面临的核心挑战,中国奶粉消费者的认知大门,已经对国产奶粉关上了。

君智战略咨询联席总裁徐廉*认为:飞鹤要想突围,需要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认知。

然而,心智一经建立,就很难改变,就像“怕上火喝加多宝”“发信息用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